借鉴城市体检指标体系,结合县城阶段特征,按照“1+N+X”的模式构建县城体检基础指标体系框架,1即覆盖住房★★★、小区(社区)★、街区、县城4个维度的一套指标体系★★★,N即45项基础指标,每项指标明确指标解释、体检内容★★★、数据获取方式、评价标准和体检周期,X即每项指标可展开的具体体检内容,地方可结合实际需求进行细化拓展。
在县城体检基础指标体系中★★★,设定一定数量的核心指标。核心指标是指为能够获得精准稳定数据★★、可以进行纵向横向对比且具可持续性的指标★★★。
试点县普遍街道秩序不佳★★★,如停车无序★、老城区停车资源不足、道路沿线 县城维度共性特征
小区(社区)维度体检内容涉及设施完善、环境宜居、管理健全3个方面★,共11项指标。核心指标包括未达标配建养老服务设施的社区(行政村)数量、未配建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的小区数量、未达标配建公共活动场地的社区(行政村)数量、未实施物业管理的小区数量。
街区维度体检内容共5项指标,主要涉及功能完善★★★、整洁有序2个方面。核心指标包括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存在乱停乱放车辆问题的道路数量。
城中村占比普遍较高;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活动空间普遍存在短板,城中村短板尤为突出;试点县小区停车充电、环卫设施等缺口较大★★。
小城镇规划分会委员★,中国城市发展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副总规划师,中国建设科技集团中央研究院县域规划建设研究中心主任★★,正高级工程师
依托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小城镇规划分会秘书处致力于小城镇规划与建设领域的实践成果和最新学术信息分享★★★,促进相关学术交流★。行业优秀期刊《小城镇建设》是小城镇规划分会的会刊。
试点县规模密度:9个试点县建成区规模在8-55平方干米不等★,常住人口规模5-40万人不等★★★,县城普遍处于人口集聚阶段,2/3的县城人口密度在1万人/平方干米以下★。
2024年11月9-10日,以★★“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的小城镇”为主题的2024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小城镇规划分会学术年会在辽宁省沈阳市召开。本次年会特邀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小城镇规划分会委员、中国建设科技集团中央研究院县域规划建设研究中心王明田主任作题为《县城体检指标与方法》的主旨报告。
县城维度体检内容共21项指标,主要涉及生态宜居、历史文化保护利用、城乡融合、安全韧性、智慧高效5个方面★★★。核心指标包括县城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县城污水处理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占比、县城公交线路覆盖的行政村占比、严重易涝积水点数量、建筑施工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监测覆盖率。
试点县防灾和应急抢险能力严重不足★,包括消防应急能力不足、应急供水保障能力不足★★、排水防涝应急抢险能力不足等。
采用县级统筹★,第三方专家团队负责,各专业部门分工协作的工作方式加强数据汇总分析。采用结构性时序性分析★★、主观客观结合分析、问题地图空间分析等方法,先对四个维度体检指标进行拆解测算分析和分类定级,再综合评价县城建设发展质量,找准县城建设短板弱项★。
截至2022年底,我国共有县级行政单元2843个,扣除市辖区和县级市后共有“县”1472个。县城分布西多东少,主要在城市群、都市圈以外,总量趋于稳定★★。
9个试点县共查找出各类问题1979项,涵盖住房★★、小区(社区)★、街区★★★、县城4个维度。共提出312项整治建议★★,主要集中在住房安全提升、楼道清理、老旧小区改造、充电桩配建、停车管理强化★★、小区物业全覆盖行动★★、社区生活圈完善、市容市貌整治、消防和应急排水能力提升、交通设施建设★★、市政基础设施更新改造等领域。
县城体检的总体工作目标是作为统筹县城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重要抓手★★。树立★★“先体检、再建设”导向,因地制宜补齐县城短板弱项,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提高县城辐射带动乡村的能力★★,释放县城内需潜能★,建设宜居县城★★★。
随后★,住建部村镇建设司选择了9个试点县开展县城体检和宜居县城建设试点★,并同步开展县城体检指标与方法研究。
2024年住建部村镇建设司重点工作中确定“选择一批县城★★★,以体检为基础,开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补短板行动★★★,提高县城综合承载能力,为人民群众营造宜居★★★、安全的生活空间★★,因地制宜推动县城基础设施和服务向周边村镇延伸覆盖,提高县城辐射带动乡村的能力”★★。
自建房占比普遍较高,不同类型住房问题有差异;普遍存在较大的楼道安全隐患,部分住房存在结构、围护安全隐患;住房适老化设施普遍缺失,个别县自建房存在功能空间缺失★★★。
半数以上试点县存在教育设施短板、医疗卫生设施短板以及商业服务设施短板,服务县域设施有待提升★★。
建立了“部级统筹,省负总责,县抓落实,各相关部门、社区和村共同参与,第三方专家团队负责”的统筹推进工作机制★。
小区(社区)维度体检对象为县城建成区范围内以居住功能为主的城镇社区和城中村(不包括工业园区)。分别以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所辖区域为基本单元采集数据★★;专家团队协助划定由若干城镇社区和城中村组成的,与5-10分钟生活圈相对应的数据汇总单元。
试点县功能类型★:9个试点县中大城市周边县城1个、农产品主产区县城4个、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城3个,其中兼具商贸流通专业功能的1个★、文化旅游专业功能的3个。
住房维度体检对象为县城建成区范围内的居住建筑★,包括纳入物业管理的住房和棚户区、城中村中的自建房。以楼栋为单位采集数据,以小区(村组)为单元汇总数据,零散楼纳入临近小区(村组)统筹体检。
街区维度体检对象以街道、乡镇辖区为统计单元,可考虑人口规模、衔接十五分钟生活圈,将相邻乡镇、街道合并为一个街区统筹体检,或将一个乡镇、街道划分为若干个街区体检;只有城关镇的县城★,可统筹开展县城和街区体检。
试点县管网老化破损与市政设施短板同时存在★,包括供水系统问题、排水系统问题、燃气系统问题等。
县城体检工作分为部署动员★★、数据采集、分析评价、报告编制、成果应用5个阶段。
住房维度体检内容涉及安全耐久、功能完备、绿色低碳3个方面★★,共8项指标★★。核心指标包括存在结构安全隐患的住宅数量、存在楼道安全隐患的住宅数量、存在管线管道破损的住宅数量。
2023年12月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倪虹部长提出★★★“选择一批县城,以体检为基础,开展设施建设补短板行动”★★。
建立问题与目标导向结合的基础指标体系。基础指标可以结合部重点工作并根据不同时期县城建设发展要求,进行动态调整★★★。
报告全面分析了县城体检的工作背景、指标体系和试点县城的共性特征。报告指出,县城体检旨在统筹规划、建设和管理,通过“先体检★★、再建设”的导向,补齐县城短板,增强综合承载能力,并提高县城对乡村的辐射带动作用。报告详细构建了“1+N+X”的县城体检指标体系框架★★★,涵盖了住房★★★、小区(社区)、街区和县城四个维度,并强调了核心指标的重要性★★。通过对9个试点县的分析★★,揭示了县城★、住房、小区(社区)和街区维度的共性问题★★。
2010-2020年★★,县城人口增加0★.41亿人,增长比例约34★★★.3%★,县城人口九增一减,未来仍将保持增长趋势★★。县域经济总量增长超过2倍,但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逐年下降。过去二十年★★,县城的给排水、能源★★、道路、园林绿化建设水平均有明显提升。
县城体检试点阶段的工作目标是创新县城体检与宜居县城建设一体化推进的体制机制。在破解难题、服务群众上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为全面开展县城体检★★★、宜居县城建设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各地可根据县域类型选择可选指标。大城市周边县城、专业功能县城★★★、农产品主产区县城、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城等不同类型县城可以根据自身需求细化具体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