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贾汪区:全力做好春耕备耕夯实粮食丰收根基

2025-02-18

  今年42岁的孟庆刚,30岁出头就在土地上★★★“摸爬滚打”。从2013年的187亩★★,到现在的1600亩★;从最初亩产小麦880斤,到如今亩产量在1300斤以上;从只在本村里流转土地,到现在4个村里都有承包地;从最初每年粮食销售收入几十万元,到现在每年销售收入400余万元★★,这是10年来,孟庆刚的“经济账”。

  起好春耕备耕★★★“步”,开好丰产增收“局”。贾汪区在春耕备耕工作中★,通过技术保障、优质农资★、机器化作业等多方面的努力,为全年粮食丰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农民们充满希望的眼神中,从田间地头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中★,仿佛看到了夏收时节那一片片金黄的麦浪,那是丰收的希望★,也是贾汪区★★★“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蒋新会 李权 张雷)

  ★“4组粮食烘干机高高矗立着,每天能烘干80吨。大型拖拉机、手扶拖拉机★★、耙地机、平地机★、播种机、卷盘式喷灌机、无人植保机、铲车、卡车……”在位于贾汪区青山泉镇房上村的鼎丰种植家庭农场里,种粮大户孟庆刚如数家珍地介绍各类农业生产机械★,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俺第一年种地时,基本上没有机械化生产★★★,不到200亩地,费老劲了。”现在1600亩地,孟庆刚全部实现机械化种植、管理、收获。

  随后★★,陈晓森又来到村里的会议室,为村民们举办了一场春耕技术培训讲座★。投影仪上★★,一幅幅清晰的种植技术图片和生动的视频展示着小麦种植从选种、播种到田间管理的各个环节★★。★“大家看,这几个新的小麦品种,产量高、抗倒伏能力强,但是在播种时间和施肥量上跟传统品种有一些区别。”陈晓森详细地讲解着★★★,村民们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时有人提出问题。

  ★★“第一年小麦亩产880斤,当时记忆特别深刻。现在平均亩产1300斤以上。如果水和肥料等跟上的线斤或更高。★★”孟庆刚说,“人勤地不懒★★★,麦苗★★★‘吃饱喝足’,才能蹿得快★★★、长得壮。★★★”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

  鹿垒也听得格外认真★★,还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着。★★★“陈主任★★,这新种子播种的时候★,行距和株距具体得控制在多少啊?★★”鹿垒举手问道。陈晓森耐心地给予解答。讲座结束后★★★,陈晓森还把自己的联系方式留给了村民们★★,让大家在种植过程中有问题随时联系他。“有了专家的指导,今年再进行新的尝试★★,我心里也有底了。”鹿垒高兴地说。

  为了提高春耕生产的机械化水平,贾汪区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组织农机手开展技术培训,确保他们能够熟练操作各类农机具。同时,还设立了农机维修服务点★★★,及时为农机手提供维修保养服务★★★,保障农机具正常运行★★★。“今年贾汪区春耕备耕期间预计投入各类农业机械1500台(套)★★,机械化作业成为春耕生产的主力军★★。★”贾汪区农业农村局农机发展监督管理科科长曹腾说。

  农户赵大叔一大早就开着电动三轮车来到了农资店★★。“陈老板,给我来20袋复合肥★,要质量好的……★”赵大叔说道★★。陈明热情地回应★:“赵大叔,您要的货都有★。今年我们进的这批复合肥质量可好了,养分足★★,肥效长,保证您的庄稼长得好★★。”

  截至目前★,贾汪区紫庄镇的春耕备耕工作已经全面展开★,各项工作也在有序推进中★★★。“技术是农业生产的核心,我们高度重视技术推广和培训工作,组织了春耕技术培训,覆盖了全镇17个行政村,培训内容包括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节水灌溉等★,指导农民科学防治,及时追肥、除草、开沟理墒,确保春耕生产更加科学高效。★★”紫庄镇分管农业副镇长刘亚楠介绍说。下一步,紫庄镇将继续推进春耕备耕工作★,做好物资统筹、技术服务和极端天气应对等工作,确保春耕生产开好局、起好步。

  为了确保农资质量★★★,贾汪区农业农村局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加大了对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有效保障了农资市场的规范有序,让农民用上放心种★★★、放心肥★★、放心药★,为春耕备耕吃下了★★“定心丸”★★。

  “坚持绿色发展,我们种植的草莓和西红柿以有机肥代替化肥★,改善土壤结构,探索病虫害防治新模式,打造优质绿色农产品品牌。”吴窑村党支部书记张胜丰介绍道,现在,吴窑村的西红柿成为远近闻名的“金招牌★★★”,亩产量可达15000斤。★“下一步,我们还将继续推广绿色新技术,提升品牌价值,带动更多乡亲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张胜丰说。

  ★★★“春为岁首,农为行先”★★★。不负春光★★,在徐州市贾汪区的各个角落,农技人员奔走在田间地头,农资门店货架充盈,农机轰鸣声此起彼伏……一场场围绕春耕备耕展开的农事★“大作战”正热火朝天地进行着★。

  日光温室大棚里除了有管护人员,还有一些前来采摘的游客★★★。大棚里生机勃勃,成熟的草莓点缀在绿叶间★★,游客手提小篮子★★,穿梭在大棚里★,不一会儿,一个个圆润饱满★、颜色鲜亮的果实就装满了篮子。

  据了解★★,贾汪区当前在田农作物主要是小麦、大蒜★★★、设施蔬菜和设施草莓,其中小麦22★.92万亩,大蒜9★★★.26万亩,设施蔬菜0.42万亩,设施草莓2.07万亩。

  春日胜黄金。应时而作,贾汪区各地农机护航春耕农业生产★★★,春耕备耕跑出★★★“加速度”,稳产提质持续发力。

  “今年苗情基础和长势略好于去年。目前全区农资储备量足价稳,春耕备耕劳动力充足,各地各部门积极做好春耕备耕,全力打好2025年粮食生产‘第一仗’★★。”贾汪区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科科长刘超表示。

  “随着种植观念的转变,农户们挑选化肥的标准也发生了变化★,以前农民选购时★★★,一看价格★★、二看效果,现在不一样了,价格不再是农民心中的首选,质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指标★★。★”陈明说。

  一带山田春风暖★★★,田野奏响春耕“绿色进行曲”。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绿色、有机、优质农产品不断涌现……近年来,贾汪区加大创建粮食绿色高质高效丰产片,不断转变生产方式★★,持续推进农业绿色转型★★,促进提质增效★,让沃野★“长”出高质量★。

  走进贾汪区塔山镇王台村的一家农资店里,各类化肥、农药、种子等农资备货充足。一袋袋化肥摆放得整整齐齐★,不同品种的种子也分类存放,上面贴着醒目的标签。

  像紫庄镇一样,贾汪区各个乡镇的春耕备耕工作正在陆续开展。农技人员分组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提供一对一的技术指导。他们不仅传授种植技术,还针对当前病虫害的防治形势,向农民普及绿色防控知识,推广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方法,减少农药使用量★★,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贾汪区通过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服务★,为春耕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让农民们在春耕备耕中有了“主心骨★★”★★★。

  “眼下,小麦仍处在越冬期,2月中下旬陆续进入返青期。”2月7日,在贾汪区紫庄镇的一处农田里,该镇农村和建设管理办公室主任陈晓森和种粮大户鹿垒★,走进麦田查看麦苗长势★。“老鹿啊,你这块地的土壤肥力还不错,但是墒情稍微有点欠缺,等过几天天气暖和些得再浇一次水。”陈晓森一边查看★,一边向鹿垒讲解着★★★。

  鹿存稳不仅是大棚里的管护人员,这几日,由于游客较多★,他还临时当起了“导游”。“我们种植的草莓又大又甜,大家尝尝。”除了草莓,鹿存稳还不忘推荐“住”在草莓大棚隔壁的西红柿,★★★“我们的西红柿是优质新品种,采用熊蜂授粉技术,大家有时间去看看★、尝尝。”

  在贾汪区紫庄镇吴窑村的日光温室大棚里,红彤彤的草莓映入眼帘,村民们正在进行除草★、蔬果。★★“我们现在的工作以除草★★、疏果为主,把那些生长不太好的草莓采下来,只留大果★,还得摘除草莓苗上的老叶子,这样有助于集中养分★★,为下一茬果实做准备。”吴窑村村民鹿存稳说。

  该农资店负责人陈明正在忙碌地指挥着工人装卸货物。“这段时间是农资销售的旺季★,每天都有不少农户来采购★。我们提前跟厂家联系好了★★★,加大了进货量,确保农资供应不断档。★”陈明忙得不亦乐乎。

  正是有了千千万万个像孟庆刚一样的种粮大户,他们用对土地的热爱、对粮食生产的执着,让现代农业的基础支撑更牢,让丰收底气更足★★。